清研智談 | 基層經濟普查數據質量控制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后開展的首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對摸清經濟社會發展家底,全方位了解新時期經濟運行狀況和經濟發展新變化、新特征具有深遠意義。而數據質量是經濟普查的生命線,是檢驗經濟普查工作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基層經濟普查數據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基層經濟普查數據是制定全國規劃、完善宏觀調控的基礎,科學、準確的基層經濟普查數據,不僅能夠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而且能夠為統計信息的科學合理化收集給予較大的支持,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進一步優化和升級產業結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和提升基層經濟普查數據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清研集團在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項目實踐中發現,基層普查機構在籌備準備、清查登記、數據處理等階段都面臨錯綜復雜的大量工作,只有把握普查工作的實質,抓住基層普查的關鍵,才能切實提高普查數據的總體質量,使普查數據更具權威性,使經濟普查更好發揮其效能。

基層經濟普查數據質量的影響因素
普查對象的配合度
清查工作過程中,較多清查對象尤其是非一套表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配合程度較低,填報清查表時心存顧慮,不愿積極配合、如實提供經營數據,較大影響了普查數據質量。一是不信任。一些清查對象對經濟普查的認知度不高,加之各類詐騙信息的影響,出于對安全性與保密性的顧慮,對普查員上門登記有明顯的不信任感,某些對象多次拒不配合。二是有顧慮。實行定額稅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對營業收入等指標比較敏感,擔心“露底露富”、“秋后算賬”而增加稅費負擔,從而導致不報、少報、瞞報、亂報。三是難查準。小微企業會計核算基礎較薄弱,未開票數據難以采集,財務報表沒有真實反映經營狀況,數據存在不同程度失真。而一些個體戶無原始經營賬目記錄,數據填報較為隨意,準確度不高。
普查隊伍綜合素質
一是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多數普查員都是臨時選調或者招聘的,非行業專業人員,短期內全面理解普查指標、完成紛繁復雜的數據采集、報送、處理等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實際登記過程中也較難第一時間識別錯誤信息并校正。同時,由于普查登記時間緊任務重,普查人員無法花太多時間處理數據質量問題。二是人員隊伍不穩定。一方面,大部分普查員都是身兼數職的基層工作者,一些普查員因工作量大、難度大等問題,出現中途停工現象。另一方面,經普工作時間跨度大,兩次普查登記間隔時間較久,人員穩定性不高,正式普查登記前需大幅調整搭建普查隊伍,較難進一步提高隊伍素質,影響普查登記質量。
部門數據整合力度
一是部門數據共享不全面。稅務、市場監管、民政、編辦等部門所提供的數據有限,多是一些較為基礎性的信息,且相互之間未實現互聯互通,較難從不同單位獲取相對完整的數據。二是部門數據更新不及時。存在大量已關閉但未注銷、已注銷但未清理的單位,以及名稱等信息已變更但未更新的情況,導致部門底冊數據失準,增添工作量,拉低正常填表率。三是部門參與度較低。一方面,一些部門相對被動,不能完全理解經濟普查所需的數據和指標,沒有主動提供相關資料。另一方面,各部門的參與感主要體現在前期清查階段提供清查名錄資料,整體來看還是統計部門“單打獨斗搞普查”的格局,未達到高效聯動的效果。

提高基層經濟普查數據質量的方法探索
加強宣傳,增強普查對象配合意識
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結合傳統媒體打造經普宣傳圈,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以圖解、動畫、短視頻等方式創新宣傳形式,緊跟熱點“蹭流量”,提高宣傳力度和有效性。結合區域特點開展特色活動,深入社區和企業,落實落細宣傳工作。增強法治宣傳,強調普查對象配合普查的責任和義務,明確參與普查的方式和流程,消除普查對象的思想顧慮,提高對普查的認知和配合度,促進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確保源頭數據質量。
強化選聘和培訓,提升普查隊伍素質
一是拓寬選聘渠道,優化隊伍結構。一方面,強化政府行為,統籌協調,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選調具有一定財會基礎的人員充實到普查隊伍中。除此之外,還可以招募大學生、企業統計和財務人員,或聘用專職網格員,將經濟普查工作與網格化服務相結合,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優化隊伍年齡結構,既需要熟悉操作、吸收快速的年輕普查員,也要有經驗豐富的老普查員。二是加強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加大培訓力度,充分利用正式普查登記工作前的空檔期進行強化培訓,做到培訓指導貫穿普查全過程。強化培訓深度,結合實際情況細致研學不清楚的指標,加強區、鎮、街經普辦相互間的聯系,互相借鑒、解決問題。三是注重培訓考評,保障培訓效果。培訓結束后組織統一測試,及時消化知識、檢驗培訓質量,確保合格上崗。
強化部門聯動,實現有機配合
一是充分發揮基層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統計部門與各部門的溝通聯系,形成工作合力,科學配置普查資源,實現部門統計、綜合統計和社會統計的結合與協調,推動信息共享。二是主動上門取數,挖掘信息資料,通過各部門的數據要素掌握普查對象的實際經營情況,以及對接各大互聯網平臺,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數據,快速獲取全面真實的信息,形成可靠的普查數據庫。三是強化部門資料收集和比對,在清查和普查登記的全過程進行部門數據的補充和核實,確保新增、季節性經營等單位應統盡統。動態化更新普查數據,提升銜接度,持續、不間斷地比對分析,盡量消除因調查對象不配合等情況帶來的源頭數據誤差,嚴格把控數據質量。
加強監督審核,做好數據質量控制
加強對鎮街工作的監管督查,保證轄區內普查工作按時保質完成。向相關部門調取數據,堅持邏輯審核與經驗評估相結合。切實做好即采即審即傳、交叉互審,保證數據不重不漏,把好數據獲取與審核的第一關。抓好分專業審核,采取抽查方式對普查數據進行評估驗收,遇到問題及時查明原因,同時進行核查與校正。認真開展事后質量抽查,準確評估經濟普查數據質量。貫徹執行自查、互查、議查、抽查、復查工作,嚴格把控普查數據質量。

撰稿 | 韓君 清研集團江蘇子公司研究員
編輯 | 陳澤璽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