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談 | 全鏈路數據溯源,敲開垃圾分類數字化時代大門!
“垃圾分類”概念從在國內最早提出到現在已然經歷了65個春秋,雖然我們每個人對于垃圾分類的概念都不陌生,然而垃圾分類相關技術的發展速度已遠遠超越我們的想象。在不知不覺中,垃圾分類從最初投放到最后完成回收利用的全過程已實現了“數字腳印”的全鏈路溯源,這背后離不開垃圾分類信息系統的支撐。清研垃圾分類全鏈路智慧管理系統是一站式管理垃圾分類、回收、處置活動的智能化系統,與智能分類回收箱、垃圾運輸車、掌上電腦、智能秤、高清攝像頭等各種設備實時聯網,結合RFID、車載終端、GPS、地磅系統等物聯網設備,完成對垃圾收集過程的全程監控,并具備后臺運營監管、智能設備狀態跟蹤、人員打卡定位、車輛軌跡追蹤、現場視頻監控、大數據統計分析等一系列功能。
本文通過描繪先進的垃圾分類數字化管理場景,展現先進的全鏈路綜合管理技術,揭開數字化垃圾分類運營管理的“神秘面紗”,與讀者共同見證垃圾分類數字化時代的到來。
清研垃圾分類全鏈路數字化管理應用場景
每天早晨,小區里負責垃圾分類督導的工作人員會準時出現在智能垃圾回收箱旁。這時,投放垃圾的居民也紛紛趕來。他們將手機對準垃圾箱的掃碼口,隨著“嘀”的一聲,垃圾箱自動打開倉門。居民將分好類的垃圾投放到對應的分類桶里,智能箱隨即開始稱重、拍照,并自動將這些信息上傳到后端的大數據平臺上,同時把等值的積分發放到居民的手機賬號里。
隨著投放高峰時段的結束,收運公司的收運員會駕駛小型電動收運車進入小區,打開智能箱并把一箱箱的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搬上車,運往小區附近的集中收運點,同時用新的空桶替換運走的垃圾桶。這些垃圾桶都是“一桶一碼”。
在收運點,對于普通垃圾桶,收運員只需把桶放到電子秤上,然后用手持的讀寫設備在旁邊一掃,這個桶的“收獲”就會自動上傳到后端的大數據平臺。此時,后臺工作人員立即得知這位收運員已經及時開始了當天的清運工作。智能垃圾桶則在居民投放時就已向后臺傳輸運營數據。
完成垃圾桶的現場稱重后,收運員會把整桶垃圾用專用的運輸車送往附近更大的集中轉運站,每輛運輸車上都有GPS定位系統,后端管理人員能夠實時在監控大屏上看到每輛車的行蹤。如果在中途發生偏航或長時間停留等情況,平臺還能夠自動提醒管理人員。到了集中轉運站,一桶桶垃圾會再次經過稱重并由智能秤將其來源和重量自動上傳到大數據平臺。這時,平臺就會自動對比每桶垃圾運輸前后的重量,任何拋灑滴漏、混裝混運現象都會被立刻發現并即時向管理人員發出預警。
在集中轉運站的垃圾,最終會由末端垃圾處理廠按時派專用運輸車到場收取。回到處理廠,每天回收了多少垃圾、生產出多少原材料都會同步反饋到大數據平臺,讓管理人員隨時看到有多少垃圾變廢為寶并開始了新的生命周期。
然而,垃圾分類的過程到這里還沒有結束,一個全新的循環已經悄然啟動。在大數據平臺上,后臺工作人員正通過電腦和手機端實時查看居民垃圾分類的情況。一旦發現居民有未正確分類等現象,該區域的負責人就會在平臺的指引下追究溯源,精準到戶,開展宣傳教育,讓每一名居民準確做好垃圾分類。
為了鼓勵居民積極踐行垃圾分類,相關部門還推出了積分獎勵制度,居民可以在小區的獎品兌換機上通過手機小程序用積分兌換牙膏、洗衣液等日常用品。他們的兌換數據可以隨時從小程序里調出來查看,還有垃圾分類數據、積分排名情況等。這些數據統計讓居民更方便地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而誰家分類做得好,誰兌換的積分多,也成為街坊鄰里間日常討論的熱門話題。
清研垃圾分類全鏈路數據溯源系統優勢
垃圾分類全鏈路數據溯源系統實現了垃圾前端分類、中端收運、末端處理各環節數據的實時上傳,并對分類全過程各環節進行跟蹤分析和溯源,總結評定分類成效,真正實現垃圾分類監管可視化、數據標準化、風險預警化、問題溯源化,為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一)提高垃圾分類的管理效率
垃圾分類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每一個人及每一天的生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才能建立起比較完善、有效的垃圾分類運營體系。隨著全鏈路數據溯源技術的運用,例如識別垃圾桶身份信息、智能分析垃圾分類質量、遠程監控垃圾運輸情況等,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把管理過程化繁為簡,把相應的處理環節進行合并與壓縮,減少處理時間,提高了整體的垃圾分類處理效率。管理部門在線就可以監督居民的垃圾投放情況,精細到每戶居民的垃圾投放細節,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降低垃圾分類的管理成本
全鏈路數據溯源管理有效整合了各個管理部門的力量,促進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處理過程,實現協同聯動機制。通過各種數字化管理技術的運用,進一步縮短了上層管理部門與街鎮、村居及公眾之間的距離,強化了各方面的關注與參與,提高了管理的深度與寬度。此外,數字化技術也有效實現了垃圾分類共治、共建、共享的目的,切實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壓力并降低了各類資源的投入,有利于把垃圾處理成本降低到最低。
(三)理順垃圾分類的管理流程
通過在垃圾分類處理過程中運用全鏈路數據溯源管理技術,能夠建立一個基于數字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管理系統,以此來實現垃圾分類處理的流程化、制度化與標準化。通過數字管理系統,可以將各項事務精準地分派給各個責任單位,并要求責任單位按照標準完成具體事務。同時,通過數據平臺還可以實時進行監控,降低各種違規現象的出現并及時糾正各類錯誤的管理行為等。從而,利用數字化管理手段能夠比較順暢地推進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打通每一個工作環節,減少各類管理上的糾紛與矛盾。
清研垃圾分類全流程服務體系介紹
清研集團作為智能社會治理領域的綜合型服務企業,按照國家、省、市相關規定,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IT服務+業務運營+研究咨詢全流程服務,包括規劃編制與績效申報、宣傳動員、培訓指導、業務運營、第三方調查、督查考核等服務,并通過信息系統建設支撐垃圾分類業務運營順利開展,助力各城區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

規劃編制與績效申報:梳理垃圾分類整體工作思路,編制垃圾分類和治理專項規劃及IT平臺建設規劃,精確定位相關發展戰略,明確垃圾分類目標、重點任務及實施計劃。
宣傳動員:組織垃圾分類宣講團深入現場進行宣傳,培訓志愿者隊伍,面向社區居民、公共機構等開展社會宣傳、主題實踐活動。
培訓指導:面向垃圾分類管理人員提供培訓交流服務。借鑒國內各城市先進經驗,指導各區縣、街道、鄉鎮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業務運營:提供分類督導、分類收運、設施維護、積分兌換、數據管理、事件處置等垃圾分類全套運營服務。
民意調查:通過線上調查,從市民角度了解垃圾分類工作現狀以及知曉率與滿意度。
考核評估:采用申報材料核查、臺賬檢查、現場抽查、問卷調查等方式開展調查評估。
信息系統建設:提供垃圾分類全鏈路智慧管理系統前期規劃、需求調研、系統設計、開發測試、系統運維等整體服務。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為政府、居民、運營公司三類用戶提供統一服務平臺,建立到從居民投放到處理廠處置的全鏈路數據采集通道,規范資源臺賬,實現前端分類、中端收運、末端處理的全鏈路智慧監管、跟蹤分析、風險預警和問題溯源,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實現垃圾分類智能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確保各類生活垃圾“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信息可查詢”。

清研集團基于自身的咨詢、業務運營和IT平臺優勢,與一些城市管理部門合作,在多個垃圾分類建設項目中,取得不錯的管理成效。未來,將進一步利用AI智能精準識別技術和機器人來替代人工作業,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管理的效率和精準性;利用區塊鏈技術和信用體系,不斷延伸數據觸角,助力源頭減量;利用負載均衡模型,優化投放點數量、設備配置、人員排班和作業路線;利用資源再生技術,變廢為寶、循環利用。不難想象,未來智慧垃圾分類以“互聯網+”思維為核心,將不斷挖掘出更多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GIS、數字影像等科學技術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應用,從而進一步加快智慧化垃圾分類管理模式的建設和發展步伐。
撰稿 | 張洪喆 丁卉 清研集團技術部研究員
編輯 | 陳澤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