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清研智庫:超八成受訪者 只要在合理范圍,可以接受“春節服務費”
隨著春節臨近,不少快遞公司近日陸續發布春節服務公告,將啟動春節服務模式。其中,順豐、韻達明確表示春節期間將加收服務費,以保障服務質量。其實,不僅是快遞行業,很多服務行業都會在春節漲價、加收“服務費”,比如“美團打車”等網約車平臺上線“出租車感謝費”。其中不乏亂收費、不明碼標價、哄抬物價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服務行業收“春節服務費”合適嗎?本期“京報調查”(新京報與清研智庫聯合推出)展開調查。
■?旁邊評論
“春節服務費”要經得起多維考量
春節臨近,不少服務行業紛紛表示春節不打烊,將開啟以加收服務費為特征的春節服務模式。對此,大多數消費者表示可以理解,畢竟春節期間,多數人在休息度假,少數人卻不能與家人團聚,仍要兢兢業業地繼續工作,為人們生活出行提供便利,對他們的勞動給予一定額外補償合情合理。
不過,大部分消費者對春節服務費持寬容態度,體現的是人們對春節期間仍堅守工作崗位的普通勞動者的尊重與善意,至于加出來的服務費是否都在合理區間,能否如數進入勞動者的口袋,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往年被曝光的,一些商家或趁機亂漲價,或不明碼標價,或收費多了服務質量卻下降了,各種亂象不一而足。尤其不能忽視的一個事實是,有的勞動者辛辛苦苦加班,最后卻未能得到該有的回報。顯然,對這些問題,市場監管部門不能“打烊”,有必要強化監管,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從嚴整治商家借機亂漲價的行為,防止一些商家以市場壟斷地位操縱市場,損害消費者利益。
另外,關愛加班員工,商家也有責任。對一些春節期間營業額比平時大幅增加的商家來說,也該從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作為對加班員工的補償,而不是將成本全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總之,春節服務費初衷雖好,但如何才能更完善更合理,并保證落實到位不變味,使之充分發揮效用,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井彩霞(媒體人)
本文原載于新京報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