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新版評估體系BEE “獲取金融服務”領域透視(上)
世界銀行新營商環境評估體系(BEE)以原有DB評價體系為基礎,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中觀和微觀環境,囊括從企業開辦、運營到破產的10項指標領域,并對每項指標從監管政策質量、公共服務可及度、企業辦事便利度三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進一步拓寬了考察視野。
“獲取金融服務”是企業創辦與運營的重要主題,以DB評價體系中“獲得信貸”指標為基礎,結合數字化發展水平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在評估擔保交易法規質量部分與動產融資登記系統內容外,還將考察電子支付和綠色融資監管框架質量、不同電子支付方式及獲得貸款的便利度。
基于豐富的國際國內營商環境評價經驗,清研集團將對BEE評估體系10項指標進行深入解讀與分析,以把握指標評價重點和評價動向,為政府和相關機構給予專業性參考意見。本篇將聚焦“獲取金融服務(Financial services)”領域,圍繞指標設置背景、指標構成及其與DB評價內容的對比進行解讀。
一、獲取金融服務”指標背景
融資對企業經營至關重要,對全世界近四分之一企業來說,獲得融資是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在缺乏充足融資的情況下,再出色的商業創意也無法真正落實。獲得融資有助于企業快速恢復經營,這一點在最近的新冠疫情期間表現尤為明顯。此外,私營部門融資順利具有積極的宏觀經濟效應,有利于就業率的提高。
能否獲得融資取決于若干因素,如宏觀經濟狀況、金融市場情況以及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監管框架和信息服務的實用性也會影響信貸市場的運作和企業獲得融資。當只有不動產可以作為抵押品時,融資渠道可能會受限。在擁有現代擔保交易系統的國家,動產通常被用作抵押品,并以適當的利率向借款人提供更多的信貸獲得渠道。
此外,貸款人充分獲取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以防止信息不對稱是融資順利進行的前提。以信用報告形式公開借款人信用狀況可以減少貸款人對借款人總債務風險敞口的不確定性,有利于增加信貸,還能降低利率。可獲得的融資在維持公司財務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能消除收支危機從而進一步保證企業的財務安全。
近年來,電子支付普及率持續提升。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需要監管部門針對電子貨幣解決方案進行適當的監管,以從技術進步中獲益。這將使電子支付得以廣泛使用,同時與減少逃稅和私營部門的非正規性有關。
二、“獲取金融服務”指標構成
BEE在獲取金融服務領域設置了三組指標:(a)金融服務監管框架質量;(b)信用報告框架的質量,包括征信機構(私營部門)和登記機構(政府部門)的信貸信息的范圍和可用性、抵押品登記機構的公共服務功能;(c)獲取金融服務的便利性(監管和公共服務支柱結合),主要包括獲得貸款和電子支付的時間和成本。雖然金融服務領域非常廣泛,且不同公司所需的融資類型不同,但選定的措施被確定與整個私營部門廣泛相關,無論公司的規模、法律結構、所有權和其他具體因素。
a.金融服務的監管框架
該指標集將衡量每個經濟體金融服務的監管框架,包含擔保交易、電子支付和綠色融資監管三個方面,并將它們與國際公認的良好做法對比。
(1)擔保交易
擔保交易監管質量評估是否存在一個完整的法律框架(即圍繞債務人在不放棄占有資產的情況下將動產作為抵押擔保物的可能性的條例)和關于動產擔保權益實施條例。該指標還審查了各類債權、債務人將動產用作抵押品方面的權利和義務,相關數據將通過專家咨詢(如金融律師和商業銀行)方式收集,并輔以法律解讀。
第一個子部分衡量:是否按照《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貿易法委員會)擔保交易立法指南》和其他國際公認的標準和規定,對擔保交易制定了一種全面、綜合、有效的監管框架。此部分研究所有類型的動產擔保權,衡量是否可以在現有和未來資產上設立擔保物,還將解析關于法人實體和非法人實體創建或獲取動產抵押物的規則(即從債務人和債權人的角度),確定可由各類抵押品擔保的義務/債務。
第二個子部分衡量:動產擔保權益的強制執行。在債務人違約時,它將評估在破產程序之外對同一資產存在競合債權時,哪一債權人將優先受償。它還將分析同意庭外強制執行擔保權益的可能性、通過公共或私人拍賣、扣押和出售押記資產的可能性,或者在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有擔保債權人將以資產清償債務。
(2)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因其交易更快、更靈活的特點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電子支付并非憑空存在,而是龐大的支付系統的一部分,因此,雖然BEE專注于電子支付,但收集的數據也適用于銀行和傳統支付。
電子支付從使用數字設備發出的支付指令開始,涉及多個對象:付款人、接收人和支付處理器。電子支付監管框架基于以下原則:
(i)穩健的風險管理機制(包括對服務提供商的監督);
(ii)客戶資金保障(包括監管錯誤和欺詐交易);
(iii)費用、條款和條件的透明度;
(iv)有可靠的追索權和爭端解決機制;
(v)廣泛的可訪問性,保障金融系統的完整性(包括互通性和非排他性);
(vi)促進服務提供商、工具、產品、商業模式和渠道之間的競爭。
數據將根據這六個原則進行評估,該部分主要側重于國內電子支付方面的良好監管實踐,但通常也會擴展到跨境電子支付。該法律部分的數據將通過專家咨詢(如金融律師和商業銀行)收集。
(2)綠色融資
綠色融資通過將資金注入綠色科技和可持續項目(如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綠色基礎設施),成為環境可持續經濟的催化劑。綠色金融體系網絡強調綠色融資工具(如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在向可持續金融過渡中的重要性。近年來,為了應對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綠色融資工具的使用率顯著增加,數據顯示,2023年綠色債券市場估計價值達2.36萬億美元。使用綠色債券可以提高公司的運營和股權績效、綠色創新、價值創造、投資潛力、股票回報和流動性。
此部分將衡量:
(i)可持續融資監管框架的質量;
(ii)發行綠色債券過程中遵循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的《債券可持續原則》;
(iii)企業作為外部審核員審核綠色債券合規性過程公開透明;
(iv)對作為外部審核員審核綠色債券合規性的企業專業資質等有明確要求。
該法律部分的數據將通過與金融律師的專家咨詢收集,并通過對法律法規的案頭研究證實。
下一期,我們將從信用報告框架質量、獲取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方面繼續解讀“獲取金融服務”領域評價指標內容,并進一步分析該指標和DB“獲得信貸”的異同。
聲明:以上內容由清研集團根據BEE項目概念說明原文進行翻譯解讀,僅作交流分享使用,如有不足還請留言指正。